全球核能發展動向及啟示(2023)

2023-05-09 09:42  來源:中能傳媒研究院  瀏覽:  

核能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形式,自20世紀中葉人類和平利用核能以來,核能在推動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兩年,氣候問題帶來的能源轉型思考疊加能源供應危機,使全球多國重新審視核能作用,制定了一系列核能發展戰略,并開展了諸多行動。本文綜合梳理全球主要核能國家發展策略、技術創新和綜合利用動向,以期為我國核能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核能是一種清潔、低碳、高效、運行穩定的能源形式,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動能源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及氣候目標實現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兩年,新冠疫情及地緣政治沖突帶來的供應鏈問題引發全球能源市場動蕩,世界各國紛紛重新思考能源安全戰略,更加關注能源的多樣性及自主可控的能源供應。對于許多國家而言,發展核能是保障能源安全的現實選擇。與此同時,為應對氣候變化,多國政府近年加大了實現凈零排放的雄心和承諾,世界主要國家在能源清潔低碳發展方面的目標更趨一致。

盡管風能和太陽能預計將引領全球能源部門實現凈零排放,但因其隨機波動性,仍需核能等靈活、可調度資源作為重要補充。國際能源署(IEA)研究表明,要實現《巴黎協定》的氣候變化目標,到2050年全球核電容量需要翻一番。2023年4月19日更新的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動力堆信息系統顯示,當前全球共有在運核反應堆420座,總裝機容量374827MWe,在建核反應堆56座,容量58595MWe。表1 各國核反應堆裝機情況(截至2023年3月)

注:統計數據未包含我國臺灣地區

數據來源:世界核協會

在地緣沖突引發能源供給危機與能源結構加速綠色低碳轉型交匯影響下,各國紛紛調整政策,核能在全球進入新一輪加速發展期,以先進核能技術、可控核聚變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新方向受到前所未有的廣泛關注。本文綜合梳理全球主要核能國家近期發展策略、技術創新和綜合利用情況,基于此思考我國核能產業發展方向,供參考。

一、主要核能國家近期發展策略

俄羅斯明確了核能作為綠色能源的地位,計劃建造小型核電廠,建立無廢物能源技術平臺,開拓核技術市場并研發新型核燃料;美國確定了保持現有反應堆持續運行、啟動先進反應堆部署、開發先進核燃料循環系統、保持核能領域領導地位等目標;法國作出為現有核電機組延壽、興建第二代歐洲先進壓水堆、開發創新型核反應堆的部署;日本將重啟核反應堆,并以新一代反應堆替代決定報廢的反應堆。

01

俄羅斯

作為傳統核能大國,俄羅斯始終將核能發展作為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經濟發展和維持國際地位的重要戰略決策,其核能技術水平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99年,俄聯邦政府就發布了《21世紀上半葉俄羅斯核能發展戰略》,提出要在新的技術平臺上進一步發展快中子反應堆。

2009年,俄聯邦政府批準通過《俄羅斯2030年能源戰略》,提出2030年前實現如下計劃:核電站的現代化和升級改造;開發快中子反應堆的實驗堆和商業核電站;建造具有超臨界蒸汽參數和中子譜可調的新一代壓水反應堆;閉式燃料循環,包括開發新技術、建立新企業;開發廢物處理創新技術,實現放射性廢物的輻射當量最小化;以國內的創新技術和富有成效的國際合作為基礎,開發聚變技術。

2022年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俄羅斯能源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為確保國家技術主權,俄聯邦政府調整了先進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政策,核能就是政策側重領域之一。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2022年2月宣布,俄聯邦政府將為新核能發展計劃撥款約1000億盧布(約13億美元)。該計劃包括建造小型核電廠、建立基于閉式燃料循環技術的無廢物能源技術平臺、開拓核技術市場及研發新型核燃料。作為計劃的一部分,俄羅斯已于2021年開始建設快堆及世界首座新一代核燃料生產廠,并完成了陸上小型核電廠投資可行性研究。俄羅斯計劃于2024年開始建造RITM-200小堆,為楚科奇自治區建造海上小型核動力設施,并建成首座新一代核燃料生產廠。俄羅斯最新的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在全球小型核電市場占比達20%,核燃料市場占比達24%。

同年10月,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批準了俄羅斯國家綠色項目分類法,該法案規定了包括核能項目在內的不同行業的合規標準,并正式承認核能是俄羅斯綠色能源的組成部分,明確了核能作為清潔、低碳能源的地位,這也意味著俄羅斯后續的創新核能項目將以更加優惠的條件獲得更多的綠色融資。

02

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核電生產國,核電發電量占全球核電發電量的30%以上。但目前幾乎所有的美國核能電力都來自于1967年至1990年間建造的反應堆,這主要是因為多年來天然氣發電被認為在經濟上更具吸引力,并且1979年發生的三哩島事故加劇了公眾對核能安全的擔憂。

資料來源:世界核協會

圖1 美國運行和在建反應堆分布圖

盡管30多年來美國少有新的核電機組投產,但美國對核電的依賴仍在增強。1980年,美國核電站發電量為251TWh,占全國發電量的11%。2019年,美國核電發電量已增至809TWh,占比上升至近20%。美國核工業通過改進現有電廠的換料、維護和安全系統,在電廠利用率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

2021年1月,美國能源部核能辦公室發布了《戰略遠景》報告,概述了支持美國現有核電機組、示范核能技術創新和探索新市場機會的戰略,是推進核能科技以滿足美國能源、環境和經濟需求的任務藍圖。報告確定了五個戰略目標:

一是確保美國現有反應堆持續運行。具體目標包括降低運營成本、拓展電力以外市場以及為現有電廠的持續運行提供依據??冃е笜税ǎ旱?022年建立一個可擴容氫氣發電試點工廠,到2025年在商業反應堆中開始使用事故容錯燃料取代現有燃料,到2026年為運行中的電廠成功部署數字反應堆安全系統,到2030年實現事故容錯燃料的廣泛使用。

二是啟動先進反應堆的部署。具體目標包括減少先進核技術部署的時間、降低風險、開發可擴展核能市場的反應堆型以及支持反應堆的多樣性建設??冃е笜税ǎ旱?024年演示并測試微堆堆芯,到2025年使商業微堆演示成為可能,到2027年演示核能與可再生混合能源系統,到2028年展示兩種先進反應堆,到2029年運行美國第一個商業小堆,到2035年至少再演示另外兩種先進反應堆的設計。

三是開發先進的核燃料循環系統。具體目標是解決核燃料供應短缺問題并建立一個綜合廢料管理系統??冃е笜酥饕沁M行鈾儲備以及先進反應堆燃料循環評估。

四是保持核能領域領導地位。具體目標是為核部門尋求全球商機,確保擁有世界一流的研發團隊與能力。重點績效指標包括:2021年同五個尋求核能項目的國家建立正式合作,并制定一套體系協助各國發展核項目;到2022年加強美在核能多邊組織的參與和領導力;到2026年建造多功能試驗堆;到2030年同NASA合作演示裂變表面動力系統。

五是建立一個高效的組織。具體內容是提高核能辦公室效能并有效管理各類項目與投資。

2022年2月,美國政府對2020年10月發布的《關鍵和新興技術國家戰略》進行了更新,增加了包括先進核能技術在內的多項關鍵技術,反映了美國在先進核能技術領域開展技術開發研究和爭奪國際人才的意圖。在國家發展政策方面,美國國會通過了《核能創新能力法》《先進核能技術發展法》《能源部創新法》《兩黨核能稅法》。其中,《核能創新能力法》不僅授權開發用于測試先進反應堆燃料和相關材料所需的快中子多功能反應堆,還授權建立國家反應堆創新中心,以建造實驗反應堆并加快美國核管理委員會對先進核能設計的審批許可?!断冗M核能技術發展法》則指導美國能源部與私營企業達成協議,在2028年秋季之前,至少開展4個先進核反應堆示范項目。

同月,美國能源部宣布了一項耗資60億美元、旨在提升國內在運核電機組盈利性的民用核能信貸計劃,以支持現有核電廠長期運行。隨后,美國能源部又啟動了一項投資95億美元的清潔氫技術計劃,包括利用核電生產清潔氫。這兩項計劃都是美國《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的一部分。美國能源部對外宣稱,核電廠對于實現美國的氣候目標至關重要,能源部致力于保持100%的清潔電力供應,防止過早關閉核電廠。

美國2022年通過了《通脹削減法案》,這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氣候法案,其中包含了關于核工業發展的多項優惠政策,主要有:為現有核電機組提供每千瓦時0.015美元的生產稅抵免,以便使現有的發電機組保持經濟競爭力;撥款7億美元,幫助建立先進堆開發所需的高豐度低濃鈾的自主供應鏈;撥款1.5億美元用于改善愛達荷國家實驗室核研究相關基礎設施。

03

法國

上世紀70年代,法國因石油危機決定發展自主能源,核電成為首選。幾十年來,法國一直是世界上核能發電比例最高的國家,其核電占比曾穩定在70%以上。然而過度倚重核電,也讓核能發展逐漸成為法國政府的負擔,高昂的運維及新建成本幾乎要拖垮法國國營電力公司EDF。近年來,法國政府逐漸淡化核電,并積極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

表2 各國核電發電量占比情況(單位:%)

注:統計數據未包含我國臺灣地區

數據來源:世界核協會

但自2021年以來,歐洲電價、天然氣、汽油等能源價格飛漲,給許多家庭造成沉重負擔。面對緊迫的能源危機,法國政府開始思考,重啟核能或許是應對危機的最佳方式。2022年2月,法國宣布將推行新能源戰略,以提高脫碳電能產量為目標,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兩大支柱能源。核能方面,法國將不再關停核電站,并大力發展創新型核反應堆,這是對此前法國核能政策的戰略性轉向。法國政府提出“重啟民用核能的偉大征程”,為此,作出了如下部署:

一是不再關閉現有核電站,除非出現安全隱患;提高現有核電站的使用壽命,確保其服務年限從40年提高到50年。

二是興建第二代歐洲先進壓水堆。此前,法國已經開始在芬蘭與本國的弗拉曼維爾建設歐洲先進壓水堆(EPR),但出現了工程延期、造價超標等問題。隨后,法國吸取此前經驗教訓,并將新建的核反應堆升級為第二代歐洲先進壓水堆(EPR2)。目前,法國已經確定第一批EPR2的建設計劃,即建設6座EPR2,總造價初步為500億歐元左右,第一座新核反應堆將于2028年啟動建設,2035年投入使用。

三是進一步落實2021年10月提出的《法國2030計劃》,即走“核能—綠氫—可再生能源”三位一體的碳中和能源發展路線,投資10億歐元開發顛覆性創新型核反應堆。法國將啟動NUWARD項目,開發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SMR),總投資5億歐元;開發其他創新型核反應堆項目,總投資5億歐元。這些創新型核反應堆將具有更為清潔、安全、可控的特點,如產生的核廢料更少、核燃料循環能夠中途關停等。

04

日本

福島核事故后,日本境內所有核電機組均暫停運行,只有通過原子能規制委安全評價和檢查、確認符合新安全標準后才能恢復運行,日本同時放棄了對新增和擴建核電廠的具體討論,并將核電機組運行壽期原則上設定為40年(若獲得原子能規制委批準,可以進行一次不超過20年的延壽)。根據IAEA數據,日本目前有33臺可運行核電機組,核電占總發電量約7.2%。

俄烏沖突爆發后,由于化石燃料價格飆升,日本能源供應面臨極其緊張的局面,重建穩定的能源供應體系迫在眉睫。2022年3月,日本執政黨和部分反對黨均提出加快核電重啟進程,并要求盡快開展國家監管機構的安全性評估。經議會審議后,日本政府委托日經新聞開展核能重啟民意調查,約53%的日本民眾支持重啟核電,該調查標志著福島核事故后核能作用首次受到民眾肯定。

8月,在日本綠色轉型執行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日本首相提出,為保障能源供應安全,未來將在加強現有核電機組利用的同時,重啟核電建設。具體將采取三項措施:一是就研發和建設新一代反應堆展開討論并提出具體方案;二是除了確保已重啟的10臺機組正常運行,還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繼續推進核電重啟,到2023年夏季將核電機組重啟數量增至17臺;三是在當前最長60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延長核電機組運行壽期。

12月,日本核管理局批準了一項新法規草案,將允許核反應堆運行時間超過目前的60年期限。此外日本政府還提出,計劃到2030年重啟27座反應堆,將核能在能源結構中的份額提高到22%。

日本內閣會議在2023年2月10日通過“以實現綠色轉型為目標的基本方針”,明確了要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與核能,提出致力于研發和建設采用新安全機制的新一代核反應堆,但僅限于替代已決定報廢的原有反應堆。

二、全球核能技術創新動向

各國對以超高溫氣冷堆、氣冷快堆、鈉冷快堆、熔鹽堆、超臨界水冷堆和鉛冷快堆為代表的先進核能技術的關注持續升溫;高豐度低濃鈾成為多國開發和部署先進反應堆所需的關鍵材料;俄羅斯、美國在乏燃料后處理方面均有進展;多國聚焦可控核聚變技術。

(一)先進核能技術

據美國能源部描述,先進核能一般指第四代核反應堆,主要包括超高溫氣冷堆、氣冷快堆、鈉冷快堆、熔鹽堆、超臨界水冷堆和鉛冷快堆。由于先進核能具有更佳的安全性能、更高的資源利用效率、更強的經濟競爭力和更少的廢棄物管理挑戰等優勢,近年來世界各國對先進核能的關注持續升溫。

表3 第四代核反應堆特征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美國阿貢、愛達荷、橡樹嶺3個國家實驗室積極通過自有經費持續推進先進核能基礎技術研發,成為美國先進非輕水反應堆研究的搖籃。阿貢實驗室一半的先進反應堆項目致力于鈉冷快堆及其燃料循環研究,在美國“核能加速創新門戶計劃”(該計劃由美國能源部核能辦公室設立,為核能行業提供必要的技術、監管和財政支持,以推動創新核技術走向商業化)的資金支持下,阿貢實驗室在物理、建模、分析、集群計算和編程方面與多家企業共同開發包括熔鹽堆在內的先進反應堆設計分析研究。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在2018年成立了熔鹽凈化實驗室,通過將含有氟化鋰和氟化鈹的液態鹽(稱為“FLiBe”)用于熔鹽反應堆冷卻的可行性研究,不僅為多家先進反應堆技術公司提供FLiBe熔鹽制造和純化技術、裝備和腐蝕測試,還在乏燃料處理研究方向設計并合成了一種選擇性分子捕獲器,可以將镅從镅銪混合物中分離出來,有助于減少并更好地管理乏燃料。

2022年,瑞典公司LeadCold與荷蘭核能公司NGR宣布合作開展小型模塊化鉛冷快堆設計。其中LeadCold承擔堆型設計,安全分析則由兩家公司分別獨立開展。LeadCold打算為反應堆建造一個電熱模型,用來驗證NGR提供的先進三維模擬技術。與此同時,LeadCold還宣布與瑞典皇家技術研究所合作研發四代核電所需要的特種鋼鐵材料,著力開發定制符合鉛冷堆“SEALER”所需的特種鋼鐵材料。

(二)核燃料

隨著核動力技術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核燃料類型相繼出現,而高豐度低濃鈾成為多國開發和部署先進反應堆所需的關鍵材料。BR2是比利時核研究中心(SCK-CEN)三個研究型反應堆之一,自1963年開始運行,其生產的用于醫療和工業用途(包括用于癌癥治療和醫學成像)的放射性同位素約占全球四分之一。世界上大多數研究型反應堆建于上世紀60至70年代,使用的技術需要高濃鈾才能進行實驗。但高濃鈾可被用于制造核武器,因此被視為具有擴散風險。BR2將于2026年進行下一次定期安全審查,如果決定繼續運行該反應堆,BR2將從使用高濃縮鈾轉換為使用新的低濃鈾。SCK-CEN正在與美國合作開發一種全新的低濃鈾燃料類型,旨在提供與高濃縮鈾燃料相同的性能。目前,三個低濃鈾燃料測試組件已在BR2成功測試。美國能源部已與美國離心機運營公司合作,在俄亥俄州皮克頓生產高豐度低濃鈾。該示范項目預計將在2023年底前生產20kg豐度為19.75%的低濃鈾材料,2024年年產量可達到900kg。

此外,美國X-energy能源公司2022年10月在田納西州開工建設美國首座商業化高豐度低濃鈾燃料制造廠,該廠將生產三元結構各向同性(TRISO)燃料,預計2025年投產,最初的產能為每年8噸燃料,計劃本世紀30年代將產能提高至每年16噸,將為各種先進反應堆和模塊化小堆制造核燃料,并向太空核推進項目提供特殊核燃料。美國西屋公司研發的先進摻雜顆粒技術(ADOPT)燃料已獲得美國核管理委員會的批準,應用于壓水反應堆。該燃料使用鈾濃度為5%~19.75%的高豐度低濃鈾,高于商業反應堆的傳統閾值,通過提高鈾密度,改進了燃料循環經濟性和安全裕度。2022年,西屋宣布與美國南方核電公司達成協議,將從2025年開始為三臺機組交付ADOPT燃料。

(三)乏燃料后處理

 乏燃料后處理是核燃料循環后段中最關鍵的一環,是目前對核反應堆中卸出的乏燃料最廣泛的一種處理方式。后處理可以充分利用鈾資源,同時可使放射性廢物減容并降低毒性。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圖2 不同時間維度乏燃料放射性來源

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將為海外客戶提供一種新的乏燃料循環模式選擇:VVER反應堆或其他壓水堆乏燃料先在反應堆附近的水池中冷卻數年,然后裝入轉運容器,轉移到核電廠內一個地點繼續貯存;這些容器最終將被裝入大容量運輸容器,并運往俄羅斯;這些乏燃料將先在馬雅克綜合體進行集中貯存,然后進行后處理,提取鈾和钚;提取出的鈾和钚可被用于生產傳統輕水堆濃縮鈾燃料、鈾钚混合氧化物燃料、鈾钚再生混合物燃料或致密混合鈾钚氮化物燃料。

美國庫里奧解決方案公司2022年2月宣布成功研發新型乏燃料循環工藝——NuCycle。NuCycle充分利用了美國數十年的相關研發成果,是一種結構緊湊、模塊化且具備防擴散能力的后處理工藝,能夠生產多種同位素產品,包括可供現有反應堆使用的低濃鈾以及供目前處于研發階段的先進反應堆使用的TRUfuel燃料原料。TRUfuel由高豐度低濃鈾和超鈾元素組成。美國能源部2023年3月宣布,庫里奧NuCycle乏燃料循環工藝獲得“核能加速創新門戶計劃”的支持。

(四)核聚變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定義,核聚變是兩個輕原子核在超高溫或高壓情況下,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并釋放出巨大能量的過程。與核裂變相比,核聚變能量巨大,是核裂變的四倍,更是化石能源效率的千萬倍,且沒有長期核廢料及碳排放。因此,核聚變被視為通往未來社會的“終極能源”。

2022年12月,美國加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首次成功在核聚變反應中實現凈能量增益。在實驗中,美國科學家向目標輸入了2.05MJ的能量,產生了3.15MJ的聚變能量輸出,產生的能量比投入的能量多50%以上。本次試驗采用的慣性約束核聚變是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兩大主流方案之一,該技術利用激光的沖擊波使得通常包含氘和氚的燃料球達到極高的溫度和壓力,引發核聚變反應。此次實驗被視為核聚變能源技術發展的重大突破,為美國國防及清潔能源未來發展奠定扎實基礎。英國核聚變初創企業托克馬克能源公司將在英國原子能管理局Culham校區建造一個緊湊型球形托卡馬克ST80-HTS。該設施采用與發電相關的磁技術,計劃2026年完工,并在本世紀30年代初期向電網輸送電力。

2022年10月,托克馬克能源公司與英國原子能管理局簽署了一項為期五年的框架協議,以推動球形托卡馬克核聚變的商業化,該協議包括技術開發合作、設備與人員共享,并側重于材料開發和測試、發電、燃料循環、診斷和遠程處理。

三、各國核能綜合利用實踐

目前,全球核能主要用于發電,除此之外,世界多國在核能海水淡化、核能供熱等方面早已付諸實踐。近兩年,世界核能大國在核能清潔制氫、放射性同位素生產、核動力船舶推進等領域均取得積極進展。

(一)核能制氫

核能制氫是通過將核反應堆與先進的制氫工藝相結合以實現大規模生產氫氣,具有不產生溫室氣體、效率高、規模大等優點,是未來氫氣供應的重要解決方案。

2022年7月,包括IAEA、世界核協會、美國愛達荷國家實驗室、美國亞利桑那公共服務公司、美國紐斯凱爾電力公司在內的全球50多家國際組織、研究機構、核電運營商和先進反應堆技術開發商等聯合成立“核能制氫倡議”聯盟,旨在合作推進核能制氫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助力全球碳減排進程。

在美國能源部資助下,美國相關企業正在九英里峰、戴維斯-貝瑟、普雷里島和帕洛弗迪等四座核電廠推進核能制氫示范設施建設。這些設施均將在2024年底前投運,分別采用了四種技術,包括三種低溫電解技術和一種高溫電解技術。其中,美國聯合能源公司在九英里峰核電廠建設的一座1250kW低溫電解制氫設施(質子交換膜電解槽)已于今年3月啟動運行。該設施是美國首座1MWe規模核電清潔制氫示范堆,每天可生產560kg氫氣。聯合能源公司還計劃與NYSERDA公司合作,在這座核能制氫設施附近建設一座氫燃料電池設施,擬于2025年開始向電網供電。

此外,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均已啟動核能制氫工程。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準備近期在現有核電廠實現電解制氫,遠期利用高溫氣冷堆制氫。目前正在開展兩個項目:一是到2025年在科拉核電廠建成一座能年產150t氫氣的電解制氫中試設施;二是于2021年啟動高溫氣冷堆與蒸汽甲烷重整工藝耦合制氫技術的研發及前端工程和設計工作,預計于2032年建成首座高溫氣冷堆,并于2036年啟動制氫。日本三菱重工與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合作,啟動高溫氣冷堆匹配“碘硫循環+SOEC”制氫的驗證實驗,計劃2023財年(截至2024年3月)以后建設正式的氫工廠,與高溫氣冷堆連接,并于本世紀30年代前半期達到實用化。韓國斗山集團在2022年1月啟動了壓水堆高溫蒸汽匹配“SOEC”制氫項目。

(二)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是化學元素的同位素,具有額外的能量,此能量以輻射的形式釋放出來。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自然產生,也可以由研究堆和加速器生產,目前應用于核醫學、工業和農業等領域。

今年1月,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在奧布寧斯克開工建設歐洲最大的醫用同位素工廠,計劃2025年完成生產線建設,為癌癥患者提供診斷和治療產品。該工廠將生產基于碘-131、釤-153和鉬-99同位素的產品,以及基于镥-177、錒-225和其他同位素的放射性藥物。該工廠的建設將鞏固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在放射性同位素產品市場的地位。

美國密蘇里大學近期發起了一項建設更大規模的研究型反應堆NextGen?MURR的倡議,該大學現有的研究堆MURR已運行了半個多世紀,是美國功率最高的研究堆。MURR于1966年開始運行,最初堆芯功率為5MWt,到1974年功率增加至10MWt,現在全年每周運行六天半。該反應堆是美國目前唯一的某些醫用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商,其生產的釔-90用于治療肝癌,鉬-99用于分析心臟功能,碘-131用于治療甲狀腺癌,镥-177用于治療胰腺癌和前列腺癌。密蘇里大學稱,每年有超過160萬患者使用MURR生產的放射性同位素進行診斷或治療,而NextGen MURR將在未來75年生產先進的抗癌藥物,密蘇里大學也將繼續發揮其作為美國最重要的醫用同位素來源的作用。

(三)核動力船

核動力適合長時間在海上作業的破冰船、潛艇、航空母艦等。核動力船舶推進工作始于上世紀40年代,第一個試驗反應堆于1953年在美國啟動。目前,全球有200多個小型核反應堆為超過160艘船舶提供動力。

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旗下子公司FSUE?Atomflot與波羅的海造船廠于2023年2月正式簽署了第六艘和第七艘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建造合同。其中第六艘計劃今年第三季度開工建造、2028年12月交付,第七艘將在2030年12月交付。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裝備兩個RITM-200壓水反應堆提供動力,每個反應堆的額定功率為175MWe,為三臺電動機提供電力,每個反應堆驅動一個螺旋槳,是目前世界上動力最強大的破冰船。該型號首制船“北極”(Arktika)號于2013年11月開工,2016年6月下水,2020年10月正式投入運營;第二艘“西伯利亞”(Sibir)號于2015年5月開工,2017年9月下水,2021年11月交付運營;第三艘“烏拉爾”(Ural)號于2016年7月開工,2019年5月下水,預計今年11月交付;第四艘“雅庫特”(Yakutiya)號和第五艘“楚科奇”(Chukotka)號均于2019年8月下單訂造,計劃分別于2024年12月和2026年12月完工。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的建造項目是俄羅斯實現北海航線全年開放戰略計劃的一部分。

除了正在建造的22220型破冰船之外,俄羅斯紅星造船廠(Zvezda)還在建造“領袖”(Lider)號重型核動力破冰船。“領袖”號是第一艘10510型120MWe核動力破冰船,將采用兩個RITM-400試驗堆,使其有能力穿越北極最厚的冰層。這些核動力破冰船將沿俄羅斯北極海岸的北海航線航行,在北極為船隊引航。隨著氣候變暖,俄羅斯希望北海航線可以變成一條“迷你”蘇伊士運河,縮短從亞洲到歐洲的航行時間。

四、對我國的啟示

“雙碳”背景下,我國實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相比水、風、光等能源形式,核能能量密度高、無供電間歇性,且在清潔制氫、區域供熱、海水淡化、同位素生產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當前,核電在我國總發電量中的占比僅約5%,遠低于全球平均約10%、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約18%的水平,仍有較大發展空間。發展核能已成為我國現階段保障能源安全和實現能源轉型的必然選擇。

(一)以穩定的政策環境促進核能發展創新

各核能大國基本都以長期穩定的政策支持核能行業發展。從我國來看,國家能源局、科技部發布的《“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將“安全高效核能技術”作為“十四五”時期能源領域科技創新重點任務之一。核能領域相關內容涉及四個方面:一是核電優化升級技術,主要是三代核電技術型號優化升級和核能綜合利用技術;二是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技術,包括小型智能模塊化反應堆技術、小型供熱堆技術、浮動堆技術和移動式反應堆技術;三是新一代核電技術,包括(超)高溫氣冷堆技術、釷基熔鹽堆技術;四是全產業鏈上下游可持續支撐技術,包括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關鍵技術、核電機組長期運行及延壽技術和核電科技創新重大基礎設施支撐技術。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還提出支持新燃料、新材料等新技術研發應用;支持受控核聚變的前期研發,積極開展國際合作?,F階段,盡管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日趨復雜,但在國內一系列宏觀利好下,我國核能行業發展創新迎來新的窗口期。要充分利用好長期穩定的政策環境,持續激發核能領域技術創新活力。

(二)凝聚多方合力推動核能行業發展

從俄羅斯經驗來看,其核工業采取企業集團化運作模式。作為俄羅斯核工業的“管家”,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通過整合優勢資源,組建了11個管理板塊,包括核與輻射板塊、核能機械板塊、燃料元件板塊、核電板塊、海外板塊、ARMZ鈾礦開采板塊、鈾業公司板塊、技術出口公司(離心技術等)板塊、科學與創新板塊、核電工程設計及原子能出口建設板塊、原子能艦船板塊,此外,還與核能產業相關研究院所、高校等簽訂協議,共同建設核能產業基地。再看美國,通過“下一代核電機組計劃”“核能加速創新門戶計劃”等國家核工程計劃,建立了公私合作機制,加速了先進堆從概念走向商業化的進程。我國核能產業應積極整合國內優勢資源,加強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間的產學研協同,加大核能人才培養力度,堅持自主創新,建立核能發展創新聯盟,推動核能技術創新、規?;l展。

(三)多措并舉保障核燃料供應安全

全球各核大國均高度重視核燃料安全保障,但鈾資源在全球的分布極不平衡。我國正從核大國向核強國邁進,核燃料保障成為不可忽視的關鍵一環。經過半個多世紀發展,我國天然鈾產業形成了完整的組織、技術、能力體系,初步形成了國內開發、海外開發、國際貿易、戰略儲備“四位一體”的保障供應體系,有效保障了鈾資源的戰略安全。但我國鈾資源勘探和開發產能總體程度偏低,且海外優質資源掌握較少、產業科研創新存在不足。受到壓水堆對鈾資源的利用率低的限制,單獨依靠以壓水堆為主的熱堆核能發展體系可能會因鈾資源供應不足而難以達到所需要的裝機容量,而快堆是破解鈾資源供應瓶頸的重要選項。與此同時,要加快國內鈾資源勘探開發,擴大產能規模,保障資源利用自主可控;還要加大與周邊資源型國家合作,加強海外貿易風險防控,深入參與全球天然鈾產業體系治理。

(四)大力提升乏燃料后處理能力

乏燃料的處理方式主要分兩種:一是開式燃料循環,也被稱為一次性通過長期處置,是將乏燃料進行長期深地質存儲,美國、加拿大和瑞典等國主要采用此路線;二是閉式燃料循環,通過化學的方式將乏燃料中未被充分利用的部分分離提取,重新加入反應堆中進行利用,而其他廢物進行反應堆嬗變或玻璃固化掩埋,俄羅斯、法國、英國等主要采用此技術路線。2007年,我國確定了符合國情的閉式燃料循環路線。乏燃料后處理屬于高精尖技術,處理廠建設需耗時10年。目前,法國、日本、印度等國乏燃料后處理產能已可覆蓋最新年產生量,而我國僅有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于2010年投產的中試廠產能為50tHM/年。據業內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累計產生乏燃料7586tHM。隨著壓水堆裝機容量快速增長,我國乏燃料的總量也將迅速增長。當前,我國乏燃料后處理基礎研究與俄羅斯、美國、法國等國仍存差距,后處理關鍵設備如剪切機、溶解器等仍有待進一步研發,尚未建成商用后處理廠且不具備相應的運行經驗。隨著我國核能事業穩步、健康發展,建設與之配套的、年處理能力為1000tHM以上的乏燃料后處理廠尤為必要。

(五)因地制宜開展核能綜合利用

隨著核能利用技術不斷進步,核能應用場景也不斷增多。目前國際上已有近15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核能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通過政府扶持和市場拉動,已經形成了與核能關聯度高、節能、高效、無污染的相關新興產業,全世界核能技術產業化規模近萬億美元。其中,同位素與輻射技術及其應用已成為一項全球性技術,具有高度的滲透性和產業關聯性,其應用水平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我國核能主要用于發電,但隨著第四代核能系統等技術逐漸成熟和應用,核能有望突破僅僅提供電力的角色,核能供熱、核能制氫、同位素生產等綜合利用將蓬勃興起。山東省已率先在國內實現核能集中供暖、并積極謀劃核能制氫和海水淡化,海南謀劃建設小堆海水淡化項目,中核集團醫用同位素關鍵產品實現國產化……下一步,要圍繞高溫氣冷堆發展關鍵技術,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攻克自主高性能燃料元件制備等關鍵環節,努力實現“熱電氫”多聯產工業應用,因地制宜拓展核能綜合利用。

參考文獻:

[1]李鴻鵬,孫小凱,李林蔚.歐洲能源危機對我國發展核能帶來的啟示[J].中國能源,2022(9):57-68.

[2]夏夢蝶,夏蕓,江林.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科技創新管理模式[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17(2):70-76.

[3]劉海軍,陳曉麗.國內外乏燃料后處理技術研究現狀[J].節能技術,2021(4):358-362.

[4]房勇漢,劉達,李林蔚,張明.第四代核能系統發展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3):19-20.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Wood Mackenzie:到2031年全球每年新增6GW漂浮式光伏

Wood Mackenzie:到2031年全球每年新增6GW漂浮式光伏

由于亞太地區繼續引領對漂浮式光伏系統的市場需求,預計全球漂浮式光伏市場將保持穩定增長
WoodMac表示到2031年每年新增漂浮式太陽能發電量將超過6 GW

WoodMac表示到2031年每年新增漂浮式太陽能發電量將超過6 GW

土地稀缺和地面安裝光伏項目土地成本的提高繼續推動需求,因此全球FPV行業預計將保持穩定增長
2023年化石燃料投資或將超過1萬億美元

2023年化石燃料投資或將超過1萬億美元

國際能源署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能源投資預計將達到約2.8萬億美元,其中超過1.7萬億美元將用于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存儲等清潔能源技術
全球核能發展動向及啟示(2023)

全球核能發展動向及啟示(2023)

核能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形式,自20世紀中葉人類和平利用核能以來,核能在推動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FLNG市場反彈:未來5年對新項目的投資達350億美元

FLNG市場反彈:未來5年對新項目的投資達350億美元

據Westwood Global Energy的一位主要分析師稱,盡管最近出現了成本超支、施工延誤和運營受挫的情況,但浮式液化天然氣(FLNG)項目將在未來五年內獲得350億美元的新投資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免責聲明
京ICP備16023390號-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務臺:010-63990880
野花的视频在线观看